6月1日,由大連藝術學院和金阿山藝術館聯合主辦的2022 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貝雕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結項展及學術研討會在遼寧大連隆重開幕。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侯樣祥,東北師范大學美術教育系主任馬丹, CCTV4—非遺設計推廣大使曹小蘭,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馬濤, 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務處處長王曉瑞,大連博物館館長姜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金阿山、金吉、路光榮、利成世,廣西工藝美術大師林雄、許承斌,北海工藝美術大師何明軍,以及大連藝術學院等眾多領導等參加此次交流會。與會人員還參觀了大連博物館開幕式,旅順博物館和金阿山藝術館。
學術研討會就繞工藝美術的特征與時代價值、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工藝美術與設計教育的關系、貝雕傳承人才培養、貝雕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議題展開了討論,專家學者們就貝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北海貝雕博物館館長林雄,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貝雕項目傳承保護負責人,在會議上做了《貝雕的傳承與發展》的發言。大家一致認為,貝雕傳承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通過傳承人才的培養,貝雕藝術才能在當代得到傳承和創新。與會專家們紛紛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培養措施和方法,包括建立相關教育機構與平臺,組織師徒傳承等。貝雕藝術發展應該具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貝雕藝術應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不斷推陳出新。會議最后,大家共同達成了一致共識:貝雕藝術是非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學術研討與交流,加強貝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促進工藝美術與設計教育的協同發展,工藝美術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大眾生活,為社會的美好未來作出積極貢獻。
此次研討會不僅為與眾多工藝美術大師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也為貝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工藝美術與設計教育的關系、貝雕傳承人才培養以及貝雕藝術的創造性轉化等議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啟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貝雕藝術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為文化傳承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加重要的貢獻。
<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做好2023年“5 ? 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博物館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海城區文體廣電旅游局于5月18日當天組織局全體干部、街道社區人員及市民群眾來到貝雕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深入了解南珠及貝雕文化,助推海城區文化建設。
貝雕博物館作為北海的貝雕非遺文化保護基地,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藝術傳統。博物館以“北海貝雕藝術繼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以觀光旅游、歷史、貝雕藝術文化為主要軸線,特設貝雕歷史和文化起源、生產經驗,實體產品,與此同時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保護。博物館收藏了數千件珍貴的貝類文物,精美的珍珠母收藏品和100多件貝殼雕刻精品。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同志們在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的同時,厚植家國情懷,充分認識到非遺文化認同的重大意義。不僅對北海貝雕的歷史文化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也對北海貝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贊賞。
<
]]>5月12日下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國華一行來到北海貝雕博物館參觀調研。探究貝雕非遺藝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博物館在傳承貝雕文化方面的作用。
5走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壁上用天然鮑魚貝精雕細琢的“北海貝雕博物館”幾個大字,色彩絢麗,美輪美奐。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貝雕藝術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這種藝術形式早在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藝術形式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人們的喜愛。
博物館展廳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貝雕作品,每件作品都獨具特色,讓人嘆為觀止。調研團一行不僅欣賞了各種風格的貝雕畫作和歷年獲獎的經典作品,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工匠制作貝雕畫的過程。大家深深感受到,貝雕藝術作為中國獨特的文化遺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
]]>5月12日上午,北海貝雕博物館迎來了來自寧波市人大無障礙環境建設調研組的領導們。調研組由寧波市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副會長鄔和民、寧波市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宋吉林、寧波市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理事金潮等組成,由北海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盧新華、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副主任委員彭健平、合浦村鎮國民銀行行長王效舜等陪同。大家在博物館講解員的熱情講解下,領導們從貝幣的起源,貝部文字的文化精髓,螺鈿家具發展到今天的貝雕畫,貝雕藝術的歷史發展及文化內涵有了充分的了解。
領導們對博物館內珍藏的各種精美藏品贊不絕口,還饒有興趣的參觀了貝雕工匠們制作貝雕畫的過程。博物館的展品不僅反映了貝雕的精湛工藝,也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們更好地理解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肯定了博物館在非遺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和傳承方面所做的貢獻和成果。并鼓勵博物館繼續加強貝雕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
]]>由大連藝術學院主辦的國家藝術基金貝雕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于2023年5月11日下午赴北海貝雕博物館考察調研。
該調研團由項目首席專家、亞太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貝雕大師金阿山,項目授課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路光榮、熊承秀,項目負責人、大連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執行院長劉爽,大連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張妹、金秋月、孫求一、溫岳赫等一行12人組成。北海貝雕博物館館長林雄、國大師利成世陪同參觀、探討。大家一起參觀了博物館,并就貝雕的傳承發展進行了友好交流。
眾位貝雕大師及老師們對博物館內的藏品都很感興趣,仔細了解藏品來歷的同時,對藏品保護提出了寶貴意見,對貝雕工藝巧奪天工的自然之美贊不絕口。得知北海貝雕經過數年精雕細琢,已經成為代表廣西的國禮和區禮,并成為北京人民大會堂、首都國際機場、國家商務部等重大場館的裝飾畫時,給足了非常高的評價。對北海貝雕博物館作為非遺文化保護基地對貝雕文化的保護及宣傳作了充分的肯定。
大家還共同探討了貝雕工藝的歷史淵源、現代發展和未來前景。就貝雕工藝的材料選取、工具使用、技法講解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
<
]]>4月24-26日,老撾佛歷新年剛過,在首都萬象濃厚的新年喜慶氛圍里,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老撾巡展暨“桂品出海”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廣西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負責人,廣西重點國有企業、知名民營企業代表,老撾重要商協會及企業代表,中國和老撾主流媒體代表,共計1000余名參與東博會多年的老朋友以及慕東博會盛名而來的新朋友齊聚一堂,現場氣氛熱烈、人氣爆滿。
北海市恒興珠寶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受邀參加了本次會展。北海貝雕以北部灣珍稀貝殼為原料,因設計精美,巧奪天工多次獲得國內專業性大獎。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恒興珠寶公司的貝雕畫作品吸引了無數觀眾駐足欣賞,成為展會上備受矚目的焦點。
北海貝雕以其精致的工藝和文化內涵,成為人們追求品味生活的一種新選擇。北海貝雕在展會上的大放異彩再次證明了它在中國文化藝術領域中的重要地位,成為北海的一張靚麗名片。
<
]]>潮起三月三,奮進新時代,隨著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的到來,北海各類精彩文旅活動不斷涌現!
4月21日在北海的外沙島,舉辦了“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恒興珠寶有限責任公司受邀參加了本次活動,向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了北海貝雕這一國家級非遺文化。
在恒興貝雕的展位前,人們紛紛駐足觀看。游客仔細欣賞,沉醉于其細膩的質感和紋路,感受著北海貝雕精湛的技藝,對精美的貝雕作品贊嘆不斷,愛不釋手。北海貝雕主要以北部灣珍稀貝殼為原料,純天然、不染色,經過精細的手工雕刻而成。其獨特的美感、精湛的工藝以及天然的材料特性,成為了本次展會上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
]]>4月9日上午,中國(青島)貝雕非遺高峰論壇在青島華東百利酒莊盛大開幕!北海貝雕博物館作為協辦方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吸引了50多位嘉賓參加,其中包括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王紀生、嶗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彭鹿鳴、嶗山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曲在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金阿山、路光榮、利成世、金吉,以及國內知名貝雕企業代表、青島手工藝協會會員單位代表、青島大學藝術學院和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代表和媒體記者。
北海貝雕第五代傳承人,恒興珠寶公司貝雕技術總監林雄出席了高峰論壇,并就貝雕傳承與發展和眾多工匠大師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嶗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彭鹿鳴在致辭中表示,舉辦本次活動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兩創”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十二次黨代會關于“高水平建設嶗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片區”的務實之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以本次論壇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嶗山貝雕與全國各地貝雕非遺傳承人及貝雕企業學習。
活動當天,還舉行了貝雕非遺交流研討會,會議達成了中國(青島)貝雕非遺文化高峰論壇10條共識:
1、保護、傳承和發展貝雕技藝
2、傳統技藝、非遺走進院校,培養貝雕人才
3、突顯貝雕文化屬性,與書畫名家合作,提升學術、理論水平
4、利用先進技術、現代工藝,提升生產效率
5、與時俱進,讓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
6、籌備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貝雕專業委員會
7、拓寬銷售渠道,做大貝雕市場
8、抱團發展、互利共贏
9、綠化環保,珍惜資源
10、振興傳統技藝,講好海洋故事,為建設文化強國、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相信在這10條共識的基礎上,貝雕技藝
這項非遺項目將會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
而今天要介紹的“貝雕”就是選用有色貝殼,巧用其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其將國畫的神韻、刺繡的空靈、玉雕的質感、珍珠的光澤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有極高而獨特的藝術欣賞性。
貝殼遠在五萬年前山頂洞人時期就被穿成串鏈作為裝飾。秦漢時期,冶煉技術的提高和普及為貝殼的雕琢開辟了新途徑,出現了“螺甸”這種裝飾品。宋、元前后,中國民間的螺鈿鑲嵌和貝貼等工藝已經十分流行。新中國成立后,出現了浮雕形式的貝雕畫和多種實用工藝品,而揭開了貝雕工藝史嶄新的一頁。
貝殼種類多樣,大的如簸箕,小的像米粒,形態繁多,色彩各異,一個貝殼還可以磨出多層色彩,所以制作的工藝品品種多,題材廣。主要以花鳥、人物、山水、靜物等主為主題,珠光晶瑩,古樸典雅,具有鮮明的裝飾性和觀賞性。
貝雕工藝品的制作較為復雜,優質的貝雕工藝品往往經過裝裱,有的還配有底座,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貝雕的制作,關鍵在于因材施藝,所謂“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勢取形,然后用堆、疊、聯、粘等方法,制成成品。民間藝人對貝殼的運用,極其高妙。國畫有多少種表現形式與構圖,就有多少種貝雕畫。裝框后,燦爛華美,天然貝殼做的貝雕畫能永不褪色。
貝雕在許多地區都有生產,主要產區有湖北的仙桃市、遼寧的大連、旅大、山東的青島、廣西的北海、廣東的陸豐和江蘇的連云港等地。北海貝雕是廣西傳統的傳統工藝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承載著古老文化又體現現代文明,是認識北海、宣傳北海的重要載體,是北海的城市“名片”。
北海貝雕是20世紀60年代初在“螺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64年,北海工藝美術廠成立,開始進行專業的貝雕生產,并不斷總結經驗,使北海貝雕得到了快速發展。北海貝雕技法多種多樣,選、磨、貼、拼、接、粘并用,借鑒了木、玉、牙雕和國畫等技藝,使其形象生動、層次分明,風格獨特。從2005年開始,北海貝雕在原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利用貝殼的天然色彩和紋理,潛心研發,合理搭配,終于生產出了純天然不著色,原汁原味的貝雕作品。從此,北海貝雕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
北海貝雕有6個種類、1600余品種。主要包括大型浮雕作品,貝雕畫,貝雕擺件,貝雕把件,立體貝雕,貝雕飾品等為主,其中貝雕畫以花卉瓴毛為最佳,構圖吸取國畫的風格與濃厚的東方藝術構思。題材分人物、花鳥及山水三大類。產品有15種規格、1600余品種。以花卉貝雕為最佳,如牡丹、月季、龍菊及芙蓉等。
北海市還擁有國內唯一一家貝雕主題博物館——北海貝雕博物館。館藏作品以三類為主。一是300多種名貴的貝殼標本;二是具有歷史價值的貝雕飾品和家俱;三是貝雕精品展示。其中館藏百件貝雕精品作品中以《稱心如意》《門神》《富春山居圖》《梅報春》等最為著名。北海貝雕藝人經過400多年的不斷探索、繼承、發揚、創新,從貝串、貝堆、平面貝雕到浮雕,再到立體貝雕,使北海貝雕技藝進入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大寶庫。
貝雕巧妙的將人與海結合起來,貝雕是海的綺麗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自古而來記載著人與海的故事,承載著古老文化又體現現代文明,傳達著人們對美好明天向往和期待。從貝雕畫到如今制作精良的貝雕工藝品,歷時萬年的貝殼在人類智慧的光影中不斷穿梭。
(聲明:以上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
]]>
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大光致辭。
會上,孫大光誠摯邀請廣東的朋友開年游廣西,廣西將以最熱誠的態度、最優惠的舉措、最優質的服務,讓游客感受八桂山水之秀、文化之韻、和諧之美。
市委常委童曉暉出席推介會。
活動現場展出了廣西“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六大文化旅游品牌和“冬游廣西”八大主題線路。北海作為本次推介會“三大城市文旅IP主題展示”之一,向大灣區民眾展示了極具北海特色的人文風光、非遺文化、文創產品、旅游紀念品等,吸引人群紛紛打卡關注、合影拍照。為了進一步強化與廣東民眾的互動,現場邀請民眾參與禮品抽獎,贏取北海貝雕相框、珍珠粉、景區門票(含北海海上觀光游+海絲首港門票)等好禮。
12月28日,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童曉暉出席博覽會系列活動,12月29日到廣西展館北海展位參觀指導,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蘇遠信、市旅游文體局三級調研員方國瑾陪同參觀。
童曉暉到北海展位參觀指導。
據悉,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此次文博會,北海市組織了北海恒興珠寶、北海南珠宮、海絲首港三家文旅企業參加展覽推介,展出了貝雕、南珠、海絲文創等北海特色文化產品。展會期間,吸引了眾多參展商和民眾駐足交流,對北海的特色文旅產品、優質的文創業態大加贊賞,“絲路古港 潮美北?!逼放泼雷u度得到進一步展示和提升。
“冬游北海”福利
陪你溫暖過冬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
以下文旅企業對全國游客
實行首道門票優惠政策
(法定節假日除外)
聲明:以上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
]]>